最近发现年轻人圈子里流行起玉溪的细支初心款,烟盒做成磨砂质感,还印着滇金丝猴的图案。有个95后同事说:"拿这个拍照发ins,比电子烟有逼格多了",看来品牌年轻化这步棋走对了。

大卫杜夫女士香烟!不同系列差价超乎想象,省钱必看攻略

图片来源:http://chenxin868.cn

有意思的是,这两年中华开始玩起了"饥饿营销"。去年推出的中华(双中支)尊享版,全国就投放了5000条,现在二手市场都炒到3000块一条了。不过要说最传奇的,还得是专供出口的中华(5000),这个版本在国内根本见不着,但据说口感比普通硬中华醇厚三成不止。

提到上海名烟,中华香烟永远是绕不开的"顶流"。诞生于1951年的中华牌,从周恩来总理亲自定名到成为"外交国礼",其软包与硬盒系列常年占据高端市场70%以上份额。特别是软中华,那股标志性的梅子香混合着淡淡药草味,抽过的人都说"一口就知道是中华"。不过这两年有个有趣现象——硬中华的销量增速竟然超过了软包款,可能和年轻人更喜欢利落的包装设计有关?